浙滇民族文化共融 绿色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浙滇民族文化组委会走进浙江淳安下姜村开展交流活动

作者:陈俊 杨成林 邓小彬 陈应国 吉讯    来源:环球在线    时间:2025-04-01 12:17:18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王胜 徐龍雲 杨丽萍 刘宝昌

环球在线文旅小镇报道

       3月25日,浙滇民族文化交流组委会一行赴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与村党总支书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姜丽娟、村副书记姜国炳等村干部围绕“民族文化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就党建引领、生态经济、文旅融合及跨区域协作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   

下姜村:从“穷山沟”到“绿富美”的蝶变样本

       下姜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通过十余年的绿色发展实践,该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核心,实现了从“土墙房、半年粮”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  

       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品)、封山育林、污水治理等措施,彻底改善生态环境;依托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发展民宿集群、葡萄园、茶产业园等,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818元,较2002年增长超17倍。  

       党建引领与共同富裕: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联动周边20余个行政村,打造共享水厂、茶厂等“共富工坊”,2025年前三季度区域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71.8%。  

       文化赋能与乡风文明:修订村规民约,设立“红黑榜”激励机制,挖掘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活动,打造篾匠铺、剪纸坊等文创产业,形成“文旅+非遗”的特色发展模式。   

民族文化与绿色经济的碰撞:交流亮点

此次活动中,浙滇双方聚焦民族文化资源交流与绿色发展的协同创新:  

1. 经验共享:云南代表结合扎尕那村、篁岭村等案例,提出将民族节庆、非遗技艺融入生态旅游;下姜村则分享了“大下姜”联合体机制和党建网格化管理经验。  

2.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双方探讨了2025年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在下姜村举办的成功经验,计划引入AI技术优化农业管理、提升文旅体验,推动“智慧乡村”建设。         3. 跨区域协作:拟建立“浙滇民族文化生态走廊”,通过游客互送、产品共销、人才培训等合作,促进两地资源共享。例如,云南特色农产品可通过下姜村的“共富联建点”电商平台销往长三角。  

未来展望:构建乡村振兴共同体

       姜丽娟书记表示:“下姜村的发展离不开开放与创新。我们期待与云南深化合作,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结合,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模板。”

       浙滇文化交流组委会总策划人、知名浙商陈俊先生指出:“下姜村的实践为民族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民族生态文化振兴’的国家战略要求建立“浙滇非遗文化交流节”“绿色技术培训基地”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更高台阶。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