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战“疫”战“贫”中撑起的半边天
环球新闻报道 在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中,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广大妇女同胞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文明新风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参与疫情检测和帮扶工作,关注疫情影响,及时反映脱贫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深度协助乡党委、政府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
主动担当,扛起半边天责任
龙新乡茄子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会美,30年来如一日,在村干部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她的带领下,茄子山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紧紧抓牢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肉牛和水牛,目前全村养殖存栏数350余头,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实现年收入160多万元。成立劳力资源服务站,创新劳动力输出和留守合理配置方法,三年来举办各项劳动力技能培训500人次,每年全村就近、外出务工300余人,平均实现年收入480-500万元,人均收入近15000元。全村10个小组全部完成了入户路、串户路硬化;全村10个小组206户全部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实现安全稳固住房;5个小组实施排污设施、亮化工程建设,6个小组实现太阳能路灯照明工程。
2017年,茄子山村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并先后入选保山市脱贫攻坚先进村、全市文明村、县乡脱贫攻坚红旗村。她始终把维稳作为第一重担,通过文化宣传手段,用精神文明建设涵养社会维稳;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以解决矛盾纠纷的成效巩固社会维稳,做到“纠纷不出组、矛盾不出村”,确保全村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民风和谐。2016年—2018年,茄子山村连续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茄子山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房屋面貌、家庭卫生整治为重点,通过规章制度助力人居环境提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摒弃不良生习惯和陋风习俗,树立起以“脏”为耻、以“乱”为羞、以“懒”为恶的思想认识,卫生实施“门前三包”,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2018年“茄子山村村规民约”被评为“县级优秀村规民约”。
坚定信念,展示巾帼风采
龙新乡荆竹坪村河底场党支部书记、半坡组副组长孔书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1年主动报名参加枫斗加工技术培训,然后借助龙陵县农广校先后4次组织荆竹坪村妇女开展枫斗加工培训,曾带领荆竹坪村妇女3次参加龙陵县妇联举办的千人枫斗加工大赛,分别获得团体一等奖、三等奖,个人二等奖、三等奖。
在村里,孔书珍尊老爱幼、团结邻里,谁家有困难,邻里间有矛盾,她都会热心帮忙主持公道,为她们解决“难题”。她踏实勤劳、不怕苦不怕累,多年来的辛苦经营积累了一定的收入,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她不忘带领群众一起脱贫奔小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自2014年以来,孔书珍主要从事枫斗加工产业,收购县内群众种植的石斛鲜条约25吨,按数量有偿承包于村民加工成枫斗约5吨,枫斗成品销往全国各地,聘用工人共40余人,大部分为荆竹坪村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人左右,每年支付工人薪酬30余万元,让农村妇女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家人,有效解决村民就近务工需求,推动了该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019年3月,孔书珍到荆竹坪村委会任农技员兼民政协理员后,经常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开展工作,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走村入户时,了解到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因旧房拆除,家中有两头小猪无处安置,该户夫妻二人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但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家中两个孩子都在上初中,生活较为困难,这两头小猪是该户重要的经济来源,两头小猪的安置问题成了旧房拆除的一大难题。为此,孔书珍动员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为该户捐资1100元建猪圈,缺口资金500余元全部由孔书珍补齐,并帮助该户找劳动力、平土地建好了一间敞亮的猪圈,让该户两头小猪有了安置场所。后来,在困难户走访中她看到一个2岁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外套,小脸冻得通红,经了解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常年不顾家,母亲为缅籍外出务工维持家用,奶奶长期患病,只有60多岁的爷爷在照顾他。孔书珍当场眼眶湿润,赶集时就买了2套厚实保暖的衣服送给孩子,从那之后孔书珍时常走访他家,时刻关心关注着孩子的生活情况。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孔书珍主动报名到“疫”线成为一名志愿者,其不顾个人安危走村串户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呼吁农户少出门、常通风、勤洗手、带口罩、保持人居环境的卫生清洁,积极组织群众在家中、公共场所喷洒消毒液。通过自费购买450余个口罩免费发放给群众,并购买价值1100元的一车干柴及饵丝、沙琪玛等食品送到龙新乡黄草坝健康检测点,温暖了寒冷冬日里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理解支持,汇聚社会磅礴力量
杨余焕,龙新乡龙新社区新秀农乐队的成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当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乡村干部等人员冲锋一线的时候,这位身材娇小的傈僳族大姐,主动放弃团聚,在需要她的地方,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援着疫情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她的工作微不足道却又意义重大,像迎春花一样温暖着人们。
从人见人爱到“人见人怕”。生活中的杨余焕性格活泼开朗,能歌善舞,活跃在龙新的文艺活动中,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歇业在家的她看到村寨的傈僳族群众还在经常串门子,她立马化身“小钢炮”,用傈僳族语劝离群众,谁敢不听,直接追着他们回家。
从主动歇业到“我要开业”。杨余焕在龙新街子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由于她待人和善,理发技术高超且收费合理,她的小理发店经常是门庭若市,收入颇高。对来理发的学生一律半价,经常免费为困难群众理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号召,在第一时间关停了理发店,但当她看到一线防疫人员需要理发而找不到理发店时,她心急如焚,多次跑到市场监督管理所咨询复工开业的事宜,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迅速按照要求达标开业,并在店门口贴上告示:抗疫一线人员免费理发。复工开业以来,她每天的顾客大多都是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从“蛮不讲理”到通情达理。杨余焕的丈夫是一名村干部,每天早出晚归忙着村里的事,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年迈的双亲和上学的一双儿女,是她在繁忙工作之余照顾着老人,教育着子女,她也曾经“蛮不讲理”的埋怨过丈夫,甚至以离婚威胁过丈夫。看着丈夫在抗疫一线为守护全村人民的安全奔波着、消瘦着。她的内心柔软了,对丈夫的所有不满和埋怨也在丈夫忙碌的背影和消瘦的身影中烟消云散了。
杨余焕说,我不懂多少大道理,但是看到全国上下都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忙碌着,多少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和工作人员都在舍小家顾大家,有的倒在了抗疫一线,有的父母去世都不能在身边.......我能理解身为村干部的丈夫身上的使命和担子,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激昂巾帼之志。向奋斗在防疫、脱贫一线和大后方的广大妇女同胞引人致敬——她们点点滴滴的力量,汇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和磅礴的力量,我们坚信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终将会到来。(马益胜 尹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