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闻系列二 民生 普洱市专场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作者:赵嘉 李婵娟 环球在线新闻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0-08-11 05:01:56
报道:杨成林 夏万举 彭建清 刁燕燕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环球新闻报道  2020年810日上午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市专场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市专场主会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参加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市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本阶段的第十四场发布,将由普洱市委主要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基层干部和脱贫群众代表介绍普洱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先生;

       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杜建辉先生;

       普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英豪先生;

       西盟佤族自治县基层扶贫干部代表杨娜女士;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根村老达保寨脱贫群众代表李娜倮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普洱市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西盟佤族自治县基层扶贫干部代表杨娜答记者问  普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英豪答记者问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根村老达保寨脱贫群众代表李娜倮答记者问 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杜建辉答记者问 

西盟佤族自治县基层扶贫干部代表  杨娜答记者问

       谢谢记者提问。曾经,西盟给人们的印象是偏远蛮荒、愚昧落后、贫穷无望。群众生病不请医生请巴猜,不重视教育不送孩子上学,有些群众好吃懒做,对生活缺乏信心,许多寨子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无数问题、难题摆在扶贫干部面前,扶贫工作困难重重!

       要脱贫,我们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群众素质和技能,让群众跟着我们干起来”“动起来的路子。

       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加强党组织建设!为夯实党组织最基层的力量,西盟县开创性的在村民小组中成立了脱贫工作委员会。这个特殊的脱贫委员会是由村两委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民主推荐选举村民代表产生的自治基层组织,脱委会”60%的委员都是党员。委员们按照驻村工作队帮助完善的《村规民约》管理村庄大小事宜。首先从洗衣做饭、铺床叠被、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着手,我们干部和脱委会委员手把手的教,不厌其烦的教。依照《村规民约》,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群众在脱委会管理下,每月召开村民大会评选先进和后进农户,相应实施奖励或者惩戒,村民互相监督,争先创优,大力弘扬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精神。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脱委会不断提升自治能力,1名委员负责管理1020户农户,脱委会成为了我们扶贫干部和村两委的好帮手。

       树立群众我要富的信念的同时,赋予群众我会富的能力。在县里指导下,村两委整合村级资产性收益,由脱委会在各个村民小组设立了生产发展岗位和公共服务岗位,安排部分贫困户担任保洁员、治安员、水电员、保育员等,提升各村寨治理能力的同时,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实现有尊严的脱贫。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思路,对贫困户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农户掌握劳动技能;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让群众懂政策、用政策,享政策。每一户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获得了培训的机会。

       过去的三年里,我们时常被西盟群众转变和奋斗的故事感动着,曾经酗酒斗殴的青年变成致富的领头雁;曾经好吃懒做的夫妻辛勤劳作奔小康……

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的二妹,过去在外打工,不仅收入低,还经常受委屈,后来返乡,连举办婚宴的钱都没有。西盟江三木洛宣传团和白鹇鸟宣传团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政策和惠农政策宣传到了每家每户,脱委会还安排二妹到政府引进的中华蜂养殖基地务工,二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成为了技术能手,不仅自己脱了贫,还能再培训村民。有了养蜂技术的二妹承包200箱蜂,有了自己的蜂场。因为受到身边党员的熏陶,二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曾经怯懦的二妹,如今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小文艺队的骨干,还被群众推选为脱委会的宣传委员。有一次二妹在交流会上讲自己的脱贫故事,我们很多干部都和她一起哭了,因为我们这几年的艰苦奋斗,就是为了看到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像二妹一样,发生蜕变!

       在西盟,像二妹这样的故事还很多,设立脱委会的创新做法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村民小组,打通了基层党建末梢,将扶贫对象变为扶贫力量,在西盟村村寨寨建起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脱委会委员们的身份将更加多变,他们是组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守护家园服务队员、巡边员、致富领头雁,这些点点星火点燃群众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梦想,成为打造脱贫后2.0版新西盟的坚实力量。

       在西盟的村村寨寨,人人会唱:共产党怎样说,阿佤人民就怎样做!”2018年,西盟县在直过民族地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听党话,西盟斩断延续3000多年的贫困;跟党走,西盟人民沐浴着党的光辉笃定前行;感党恩,阿佤人民唱响了新时代的歌!

普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英豪答记者问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宾弄赛嗨系傣语,意指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是普洱市各民族民间普遍沿袭的各民族间互帮互助传统。普洱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全市共居住着26种民族,其中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普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兑现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推进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将原来民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互相帮助,升华为脱贫攻坚 “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新型 “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模式,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并肩战贫困,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主要做法:

       一是县际互帮。从率先脱贫摘帽的县和市直有关行业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宾弄赛嗨互帮互助指导组,指导帮助未脱贫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分析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短板,指导整改落实,形成了各县(区)团结一心战贫困的良好氛围。

       二是东西互助。加强与中央党校、中国工程院等5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及上海黄浦区、金山区2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单位沟通对接,推动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助脱贫。中国工程院在澜沧县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涌现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浙江大学累计援助资金3362万元,选派专家教授402名支援景东县,帮助培训干部、科技人员1487名;宝武集团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带货订单超过7100万元。

       三是城乡互联。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格局,坚持强化组织、压实责任、合力攻坚的思路,充分发挥行业扶贫、部门挂包、社会帮扶、基层党建互联共建作用,形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华能集团和32家省级单位、140家市级及驻普单位、1040家县乡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动员127家企业、商会参与脱贫攻坚。

       四是干群互系。采取各级领导带头垂范、干部职工全面参战、驻村队员一线攻坚的措施,市级领导带头挂县、包村、结对贫困户,向761个贫困村选派工作队员2861人,中央、省市、县乡4.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挂包帮结对帮扶全覆盖。

       五是村组互帮。以健全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各民族之间、邻里之间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为载体,提倡互相帮助、唇齿相依、共同脱贫奔小康。

       通过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脱贫攻坚模式,一是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短板弱项全面补齐。三是农村地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群众的守边固边意识、国防意识增强,国门形象彰显。四是边疆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意识显著增强。五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根村老达保寨脱贫群众代表  李娜倮答记者问

       谢谢记者提问。我叫李娜倮,是澜沧县勐根村老达保一名土生土长的拉祜族农民。从前,我们寨子晴天灰飞、雨天路滑,交通闭塞,是一个贫困寨子,全寨共有1194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402人。近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我们寨子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很多游客都到这里旅游,寨子成了文明旅游景区、拉祜文化名村、旅游产业新村。党的政策好,我们在唱唱跳跳中实现了脱贫致富。

       我们拉祜族是快乐的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家家户户都能歌善舞。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我是公司的副董事长,先后带领村民走进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参加过《星光大道》《民歌中国》《我要上春晚》等栏目录制。多次受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演出,还到过法国、日本等国家演出。我们演艺公司主要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民成为了演员,实现了在家门口演出,既稳定增加了收入又不耽误农忙农活。我们打造的老达保拉祜风情实景剧——《快乐拉祜》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快乐拉祜无穷的文化艺术魅力,自创拉祜族民歌300多首,其中我个人创作歌曲30首,《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歌曲广为传唱。目前,公司已有200多个演员,我们自编自创的12个本土特色节目受到了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的喜爱和青睐。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我们寨子文化脱贫的故事:

       张扎儿家2015年的时候发生火灾,房子烧没了,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孩子,全家生活十分困难,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他们一家4口加入了公司,通过参加演出,每年增加收入2万元,今年他家靠演出收入重新盖上了新房。

       我们公司的主持人李玉岚,她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她为了生计出去浙江打工,但一直放心不下家中年迈的父母,很想回来。她是寨子里少有的初中生,形象也不错,我就动员她留下来,加入我们公司当了主持人,现在每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她家也实现了脱贫。作为党员,她积极为老达保打造文化旅游扶贫而努力,成为了脱贫发展委员会的宣传委员,积极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引导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带领贫困群众共同实现脱贫奔小康。

我们寨子的妇女主任李秀珍家也是贫困户,她加入了演艺公司,随着游客的增加,她又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客栈,每年收入4万多元,她家也实现了脱贫。

       演艺公司成立至今,就地演出730余场次,接待游客11.6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384万元,群众分红25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9.6万元。20168月,我们公司被确定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018年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2019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4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40元,903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这些年,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我们老达保已经开办了农家乐和客栈,能够满足游客们吃住娱服务需求,我们寨子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现在正在打造农耕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此,我诚挚地邀请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到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来。

       老达保是《芦笙恋歌》诞生的地方,《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今天我们老达保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我感谢党培养我成为致富带头人,我们拉祜族群众感谢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将继续传承拉祜文化、传唱拉祜歌曲,唱出山寨、唱出国门,唱响世界……

       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歌——颂党恩。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党的政策暖人心,脱贫致富奔小康,拉祜山乡变新样。

       充满信心跟党走,我们共筑中国梦,幸福生活人人享,拉祜儿女齐欢唱。

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杜建辉答记者问

       非常感谢记者的关心和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普洱是全国唯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也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普洱市委、市政府始终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把培育发展绿色产业与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绿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的支撑和保障。

       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脱贫攻坚筑牢绿色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的脱贫攻坚之路,在大力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基础上,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为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既培育了多元富民绿色产业,又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产业扶贫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确保了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绿色发展之路不走偏。

       我们始终坚持有机路径,为脱贫攻坚开启绿色引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省内外产业新主体,寻求银行保险等金融支持,引入国内权威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推进普洱有机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一条用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206月末,普洱市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企业157户、证书217张,认证基地面积达43.21万亩,获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在全省各州(市)中排名第一。有机茶认证证书、企业数全国第一。通过有机产业链的贯通,有机产品优质优价得到充分体现,群众的发展动力越来越足,手中的绿饭碗已经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为先,为脱贫攻坚汇聚绿色动力。一方面,依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智库优势,聘请28名院士作为政府科技顾问,建成院士工作站17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在工作站的助推下,林下有机三七、石斛、黄精等一批林下药材种植的原创性研究及科技成果得以转化落地、开花结果。截至20206月末,普洱市林下经济经营涉及近25万农户,从业人员近48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达3050元。真正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了引领产业扶贫小步快跑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实行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推广机制,派出175名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和2507名产业指导员深入一线巡回指导,开展技术培训,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有效解决了稳定脱贫与长期发展的问题。

       我们始终坚持机制创新,为脱贫攻坚分享绿色财富。推广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联得上、结得好、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思路,鼓励贫困户以流转土地、资源入股、务工就业、发展生产等方式,让群众既分配产业利润,又参与合作社、企业务工,构建起与绿色产业经营主体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通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06月末,普洱市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5.6万户建档立卡户与2494个带贫主体,176家企业、749个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到绿色生态带来的绿色财富。

       我们始终坚持突出特色,为脱贫攻坚拓展绿色渠道。一是立足民族文化优势,以延续发展地方少数民族生态文脉为主题,打造了澜沧县老达保音乐小镇、景迈山茶林等一批文化景区、景点,使民族文化产业成为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积极融入云南省全域旅游战略,推动生态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以宁洱那柯里、思茅高家寨、茶博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集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可,让群众守在自家门口就能挣钱致富。除此之外,深入实施生态扶贫,优先选聘1.5万余名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达9200元,实现森林保护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双赢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