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闻报道 2020年8月11日上午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楚雄州专场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楚雄州专场主会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参加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楚雄州专场,这也是本阶段的第十五场新闻发布,将由楚雄州主要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基层干部、脱贫群众代表介绍楚雄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楚雄州委书记杨斌先生;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林波先生;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办主任罗文慧先生;
楚雄州大姚县政协副主席、湾碧乡党委书记李忠凯先生;
楚雄州南华县小彝哥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创办人罗旺军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楚雄州大姚县政协副主席、湾碧乡党委书记李忠凯答记者问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林波答记者问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办主任罗文慧答记者问 、楚雄州南华县小彝哥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创办人罗旺军答记者问。
楚雄州大姚县政协副主席、湾碧乡党委书记李忠凯答记者问
我是楚雄州大姚县政协副主席、湾碧乡党委书记李忠凯,谢谢大家的关注。
湾碧乡是傣族傈僳族乡,距县城168公里,有10个深度贫困行政村、1645户6452人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7%,其中有“直过民族”277户1037人,占全乡贫困人口的16%。虽然“直过民族”总数不多,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推动“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当中,我们湾碧乡秉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信念,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义,高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眼贫困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零距离打消群众顾虑,争取理解支持。面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村,扶贫干部三番五次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动员他们到集中安置点居住,但是贫困群众落后的观念,僵化的思想,让他们对搬迁心存疑虑。扶贫干部们在田间地头、火塘边、月光下,与群众促膝谈心,掰着手指头和群众谈搬迁的好处、发展的前景、包车带他们到搬迁点看房屋、看环境,说了千言万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湾碧乡“直过民族”中69户234人消除了顾虑,搬迁到了县城公租房安置点和小康苑安置点。
二是选准产业,促进增收脱贫。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气候,湾碧乡制定了“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岸热果、江上旅游,甘蔗红糖、特色冬早”的产业发展思路。针对傈僳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冷凉地区的特点,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人一技”,细化产业发展及就业规划,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短平快”种养业与中长期高原特色农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好群众“买难卖难”等问题。
三是坚持志智双扶,把脱贫致富的种子种在贫困群众心上。坚持“富脑袋”“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奖勤曝懒红黄榜”“小广播进千村入万户助推脱贫攻坚”“送戏下乡”等活动,打好群众自觉参与、主动脱贫的“人民战争”,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让脱贫致富的种子在“直过民族”贫困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4至2019年,湾碧乡累计减贫1624户6383人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1.64%降至0.45%,“直过民族”277户1037人通过发展生产脱贫81户343人、易地搬迁脱贫175户582人、生态补偿脱贫14户67人、发展教育脱贫7户27人、社会保障兜底5户18人,实现了“直过民族”整族脱贫。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林波答记者问
楚雄州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按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475”标准和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制定了《楚雄州关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的目标,以规划衔接为引领,以重点工作衔接为核心,以政策衔接为关键,以工作机制衔接为保障,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推动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一是抓好规划建设衔接。充分借鉴编制实施脱贫攻坚县、乡、村、组、户五级规划行之有效的做法,做到县市有项目库、乡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户有明白卡,推动形成立足彝土乡情、富有彝州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振兴战略五级规划,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二是抓好重点工作衔接。围绕“五大振兴”,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基础设施扶贫与全面改善发展条件、生态扶贫与实现生态宜居、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社会事业扶贫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建促脱贫与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相衔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在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相衔接方面,我们将继续围绕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要求,加快打造绿色食品牌,同时采取“土地租赁+返聘务工” “能人+托管代养”“企业+扶贫车间”等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切实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三是推进政策保障衔接。贯彻落实好“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探索建立普惠性惠农支农政策机制,支持非贫困县市、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保持金融支持“三农”贷款比例增速,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乡村振兴政策保障体系。
四是推进工作机制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脱贫攻坚好的经验做法延伸、借鉴运用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比如:借鉴“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经验,实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探索实行各级领导挂包乡村振兴示范村,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向重点乡镇选派专业性强的乡村振兴工作队”等工作机制。借鉴行业扶贫“定责任、定政策、定计划、定资金、定考核”的做法,形成“年初下达任务、年中督查督导、年底集中考核”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办主任罗文慧答记者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楚雄州以极高的政治站位,强烈的政治担当,下足绣花功夫,以等不如干、扶不如拼、拼打能胜的精神,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要巩固32.55万净脱贫人口,643个出列村,25个退出乡镇、7个摘帽县的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任务异常艰巨,对7569户23774人的边缘户和4700户16266人监测户的动态帮扶任务异常艰巨。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制定实施《楚雄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实施意见》。按照“23496”的工作思路抓好巩固提升,即:坚持“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两手联动,按照“投入不减、力量不减、考核不减”三条原则,围绕“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巩固提升、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就业扶贫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巩固提升、到户政策措施落实巩固提升、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扶贫扶智扶志成果巩固提升”九项重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监管力度、督查考核、“回头看”、宣传保障六项保障措施。着力构建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全面促进稳定脱贫。
二是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建立州级扶贫信息系统,采用乡村监测和扶贫大数据分析预警等方式,实行定期通报预警机制,对7569户23774人边缘户和4700户16266人脱贫监测户进行动态监测帮扶,确保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
三是建立防贫基金、防贫保险、临时救助等兜底性保障措施。对因灾、因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返贫和新增的贫困人口,及时赔付和帮扶,2018年以来,全州有8个县建立了防贫基金或防贫保险,参保71615户,占贫困户88733户的80.7%,共赔付3129户693万元,坚决防止边缘户掉队和新增贫困人口。
楚雄州南华县小彝哥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创办人罗旺军答记者问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叫罗旺军,大家都叫我“小彝哥”。我来自“松茸之乡”——楚雄州南华县五街镇,一个海拔2450多米的彝族聚居高寒山区,是楚雄州35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之一。独特的高寒冷凉气候和生态优势,孕育了大量的以松茸为主的野生菌、核桃、土蜂蜜、野生松子、白芸豆、萝卜、彝家山猪生态火腿等优质农特产品。“春天挖洋芋、夏天找菌子、秋天打核桃、冬天拔萝卜”是家乡人民的生活写照。我们的松茸,在全国松茸产地中,都属于上乘品质。但由于过去,受农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等原因,我们虽然有很好的产品,但缺乏好的销售渠道,农村的农产品很难走出大山,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却难于实现增收致富。
2007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昆明从事农产品销售、电商物流等工作,积累了在营销和电商物流等方面的经验,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
在外漂泊几年后,2013年初,我怀揣着改变家乡面貌的美好憧憬,立志把家乡生态优质的农特产品卖到全省乃至全国,让更多的城里人能品尝到原生态的农产品。我和妻子毅然回到家乡创业,探索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山货。2016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抓住南华县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契机,率先创办了五街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成立南华县小彝哥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注册了“小彝哥”产品商标,注册了网店并入驻淘宝、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平台,加盟了顺丰、中通2家快递公司,将群众需要的产品买进来,把群众生产的农特产品卖出去。
2019年,我又将传统电商和抖音、拼多多等直播平台结合,搭建了网络销售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销售我们五街的农特产品。如今,我们的鲜松茸、鲜牛干菌、鲜鸡枞、鲜干巴菌等野生菌,已经做到在24小时内,从新鲜采摘到寄送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萝卜干、洋芋等产品也通过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走向了全国。
电商服务站线上线下交易额从开始的每年几万元增加到近几年每年几百万元,2020年预计可实现交易额700余万元。为助力脱贫攻坚,我和全镇14个村委会310户贫困户签订了农特产品购销合同和订单农业合作协议,以高于同期市场价5%的价格优先收购和销售贫困户产品,为贫困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0多人次,提供临时务工岗位30个,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2020年预计户均能增收1800元。
这段时间,正是我们“世界野生菌王国”——南华盛产野生菌的季节,欢迎大家到南华和我们一起体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