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滇缅印战区战争的升级,云南驿机场成为空中的主战场和“驼峰航线”的主要转运站。频繁的战事和大量物资转运,使云南驿机场中美空军官兵忙不暇接,不得不就地征用民工看护军用物资。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的云南驿机场修好后,云南驿镇龙洞村的一些田地里也建盖了营房,用于装军用物资。这个时候,离龙洞村不远处的北棚村葫芦园,也建了些仓库和营房,主要用来装弹药,从美国运来的枪弹常存放在这些库房里,平时由国民党军队看守,美国兵常来查看,一旦天色晚,连村里的人都不允许从村旁的道路上通行,也不准随便进出村庄。
由于转运的物资过多,仓库装不了,龙洞村的龙王庙、祖祠也成了装军用物资的“仓库”,村里的一些人家不仅驻有国民党官兵,并且还装了电台等。当时,杨治胜家就装有电台,一般人不准进去。杨华安家驻着第三情报总台,有不少人忙着抄表、填表,龙洞村的杨华标(已故),还受雇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杨文祥家曾住过监护队,其职责是督察仓库的守护情况。
由于物资的存放点较多,中美空军官兵守护不过来,便安排龙洞村的男性青壮年轮流着守护存放在龙王庙和祖祠的油料和其他物资。一般情况下,10个人一班守一夜,前半夜5个人当班,后半夜另5个人值班看守,就这样分两班轮流着看守物资。由于装有油料,不准值守的人生火,夜晚值班冻得非常难受,监护队的官兵不时来查夜,尽管很冷,轮着值班的人不敢入睡,硬撑着守护。
有一次,村里的另一组守夜的人在看守物资时全睡着了,仓库的灭火机丢失,就让守夜的人赔,此事曾在村子里轰动一时,更加让人在夜晚守护时提心吊胆,不敢松懈,担心再出事。
村里的男人白天到田里干活,夜晚当班看守军作物资,常年与茫茫长夜厮守,与漆黑为伴,苦苦熬过了三年,好多人在这期间心里盘算着,什么是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日子,何时才不在守夜中见到黎明。直到日本投降,取得抗战胜利,军用物资运走或销毁,村里的人们才不再去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