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抓手,通过“抓上下联动、抓政策支持、抓培训辅导、抓梯次培育、抓平台建设”五个步骤,跑出高企培育加速度。全州高新技术企业达67家,较上年增长2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长期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9年以上的企业16家,居全省前列。
云锡公司研发锡、铟新材料
抓上下联动,做到地域“全覆盖”。实行州县两级科技、税务、财政、工信等部门联合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常态化工作机制,分4组划片区联系县市,形成政企互动工作模式,对辖区符合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进行拉网式摸排,细化了解企业成长情况,聚焦创新资源丰富的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弥勒市和产业开发区,统筹其他辖区,筛选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及时建立台账,纳入培育范围,做到地域全覆盖、产业领域“全覆盖”、生命周期“全覆盖”,共梳理培育企业119家,筛选培育企业70家。
红河卷烟厂生产车间
抓政策支持,提高自主创新力。出台《红河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试行)》及9个配套政策,通过开展集中宣传、上门宣传、发放科技政策汇编等方式进行政策培训,集中宣传10余场次,培训企业人员400余人次,发放政策材料500余份。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州内“十四五”期间内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省级以上双创孵化平台资格,对研发投入500万元以下的规模以上企业,以及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效好的双创孵化平台给予财政科技经费奖补,为红河州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用好综合考评指挥棒,将“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指标首次纳入州对县综合考核。制定红河州“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考评方案和考评细则,增设“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指标,较好推动县市培育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
开展培训
抓培训辅导,提高申报通过率。整合专业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企业打通社会力量渠道、建立协作纽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3次,省州专家团队“一对一”服务企业116家,形成“一企一策”112份。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做好申报准备,对申报工作存在困难的企业,采取上门辅导的方式,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申报通过率。蒙自市、个旧市成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小分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州68%;蒙自市、个旧市开展“百企大走访”活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分别达55.56%、46.15%;个旧市高新技术企业超额完成数居全州第1位。
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飞机
抓梯次培育,壮大培育“后备库”。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路径,确定初步孵化、科技型企业培育、高企申报辅导的梯次培育路径,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为依托,筛选具备一定创新性、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纳入培育库,大力推进高企申报后备库建设,选择个旧市凯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锡业矿冶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小云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建立“小升高”“高变强”“强上市”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库,通过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培育,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推进高企申报“后备库”持续做大做强,实行动态培育管理,在库培育企业稳定70家左右,现有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77家。
红河创新研究院工人进行自动折弯机操作
抓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力。加快科技平台载体布局,
加快推进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科研机构建设,积极推进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州内有实力的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滇南水安全创新研究院、红河创新研究院3家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为重点产业技术研究和创新孵化提供保障。加强对小散弱的双创孵化载体监管力度,努力打造科技型企业生长的土壤。持续深化与东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等的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