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总工会202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暨送温暖三十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

作者:赵嘉 李婵娟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1-12-29 14:55:14
报道:杨成林 张廷盖 邱琬婷 特约记者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环球在线中国工会报道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省总工会送温暖活动三十周年暨202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多年来,送温暖工程一直是工会的工作品牌,是各级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的民心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总工会始终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送温暖工程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云南省总工会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扎实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总工会领导向大家介绍我省工会送温暖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先生;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驰女士;

       云南省总工会法律和维权工作部副部长莫涵雅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云南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首先,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同志委托,我代表省总工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工会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过两天就是2022年了,这是全国工会送温暖活动三十周年。今天,我们在海埂会堂召开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三十年来云南工会送温暖活动取得的成效;二是向大家介绍202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的总体安排。

       一、三十年来云南工会送温暖活动取得的成效

       三十年前,针对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群体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在全国工会系统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此后三十年中,云南各级工会始终把送温暖活动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加以推进,把活动发展成为党政支持、职工认可、在全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民心工程。三十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满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无惧风霜雨雪,踏遍千山万水,走入一户户职工家中,嘘寒问暖、提供帮助,共筹集送温暖资金33.4亿元,走访了8万多个企业,慰问困难职工、一线职工625万人次,对19万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给予金秋助学补助,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210余万人次,开展心理服务30余万人次,使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回顾三十年送温暖活动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送温暖活动的正确政治方向。党中央十分关心广大职工、高度重视送温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不断健全送温暖机制,推进工会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领导多次对开展送温暖活动作出指示,亲自参与相关活动。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具体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这些都为我们开展送温暖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活动中,我们坚持将送温暖与对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结合起来,向职工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职工的关心关怀,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把广大职工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二是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拓展送温暖活动的内涵与外延。三十年来,我们始终紧盯时代发展脉络,紧盯职工需求,不断发展和丰富送温暖活动。在送温暖的时间节点上,由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送温暖拓展为贯穿全年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送温暖工程”,形成“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四季品牌。在送温暖的对象上,由慰问困难职工向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环卫工人等苦脏累险岗位的一线职工、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拓展。在送温暖的内容上,由最初的送钱、送物发展为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资金、送健康等多种温暖服务。在送温暖的平台载体上,由单纯的走访慰问到阵地网络不断完善,从2002年昆明在全国率先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到现在全省共建立146个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已形成覆盖省、州(市)、县(市、区)的服务职工网络体系,把送温暖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是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在送温暖活动中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贡献度。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送温暖活动。在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重点针对关停并转企业的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进行了生活救助、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帮扶困难职工435万人次,有力稳定了职工队伍。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我们紧紧围绕铁路、公路、水电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广泛组织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专项送温暖活动,对超过10万人次的一线职工进行了慰问,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关头,我们组织了对上万名脱贫攻坚一线职工的送温暖慰问;为738名驻村扶贫工作期间身故、遭受意外伤害等工作队员发放慰问金1049.1万元;组织5900余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职工疗休养(其中,省总本级组织3980人),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上。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省各级工会共投入资金1.4亿元,走访慰问坚守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一线的职工35万人次,组织4800余名援鄂、援老医疗队员、疫苗接种等防控一线优秀职工参加疗休养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的信心和决心。在COP15大会筹备期间,我们主动作为,对5000多名参与大会服务保障的一线职工进行了慰问,有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始终坚持聚焦重点,集中力量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的问题。在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注重系统谋划、整合资源,围绕职工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一项一项合力攻坚,推动加以解决。如,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围绕“两有五保障”的目标(“两有”即有吃、有穿,“五保障”即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险、住房有保障),整合了各级工会以及财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建、教育等8个部门的力量,建立了“1+10”制度体系,自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9亿元,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了33.8万户次生活、助学、医疗救助和7.8万人次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帮助落实就业、社保等方面政策7.3万人次,通过大规模投入、超常规帮扶、特惠性政策支持,推动7.1万名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今年,省总工会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在全国表彰大会上作为唯一的省级单位作了经验交流,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典型案例。

       五是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着力打响云南送温暖工作品牌。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鼓励各级工会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开展送温暖工作,成功打造了一系列云南的特色品牌。比如,2002年以来,在帮扶中心建设方面,昆明市总工会打造的多功能融合、一站式服务、模块化管理模式,红河州总工会建设的州、县(市)、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单位五级帮扶网络等,都曾在全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2004年,省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启动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至今已累计组织4100余万人次参加,补助患病住院职工526万人次,发放医疗互助金34亿元。2017年以来,在解困脱困方面,省总工会创新实行了第三方评估、“户户清”专项行动;大理州祥云县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解困脱困之路,打造出“祥云样本”,在全国进行了推广。正是有了这些品牌工作,我省的送温暖和帮扶工作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多次获得全总领导的高度评价。

       以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起点,我们将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三十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在云南电视台播出一个专题公益广告,制作一系列帮扶干部、困难职工、一线职工参加的“我与送温暖的故事”微视频,在工会宣传阵地设置一个送温暖活动三十周年专栏,在主流媒体发布一批专题报道等,欢迎新闻媒体关注送温暖工作,并帮助我们扩大宣传。

       二、202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简介

       202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的主题是“温暖三十年、工会伴你行”。在困难职工家庭大幅解困脱困的情况下,省总工会在继续关心好困难职工的同时,加大了对一线职工的走访慰问力度,全省各级工会预计将筹集1.4亿元资金(其中省总工会本级筹集资金7000余万元),对21万余名一线职工和近1万名困难职工开展慰问,对一线职工走访慰问人数是历年最多的一次。我们慰问的对象重点是6类:一是已建档的困难职工,以及部分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要确保他们温暖过冬过节。我们预计共对7900余户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其中,在档困难职工2931户)进行慰问。二是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等先进典型,他们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理应受到尊重和关爱。省总工会本级将慰问全国级和省部级劳模5600余人。三是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一线的干部职工,他们面对疫情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奋战在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我们将重点慰问边境地区7500多个联防所、哨卡点、执勤点的干部职工,以及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一线干部职工,参加疫情防控的部分医务、救援、防护等一线人员7.5万人,为他们加油鼓劲。四是加入工会组织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为繁荣市场、推动就业、改善民生、方便千家万户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我们将为2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去健康体检礼包。五是部分驻村工作队队员。他们远离家人,义无反顾地接过推动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奋战在广袤的农村大地,逢年过节更应该有“娘家人”的关心和挂念。省总工会将重点慰问省级驻村工作队员1500人。六是元旦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部分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一线职工、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和一线环卫工人。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在万家团聚的时候仍然坚守岗位、持续奋战。温暖别人的人,同样需要有人来温暖,本次省总工会预计将慰问一线环卫工6.1万人,30个重点工程项目点,以及交通、电网、邮政等13个公共服务行业职工1.5万人。

       在送温暖活动中,省总工会将组成15个慰问组,分赴各州市和部分省级产业系统公司工会开展慰问;各级工会也将按照省总工会统一部署,积极筹措资金,聚焦6类重点对象,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开展慰问活动。在慰问中,除了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外,还将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体现职工思想引领的深度。结合送温暖,深入基层一线,向职工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是体现关爱困难职工的温度。把送温暖与对各类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家庭开展摸底调查结合起来,详细了解困难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突出困难,多方争取支持,积极推动解决。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及时建档进行帮扶。

       三是体现维护职工权益的力度。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根治欠薪冬季攻坚等行动,及时发现和化解欠薪隐患。联合各级司法部门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服务行动,为一线职工(农民工)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鼓励各级工会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服务活动,把送温暖活动做得更实在、更具体。

       四是体现服务职工群众的广度。鼓励基层工会按照《云南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向职工会员发放适量的节日慰问品,保障干部职工享有正常福利。进一步拓展普惠性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助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后,全省工会2022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将全面展开。在这里,请大家广泛宣传,让送温暖活动更加深入人心,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工会的各项工作。

        云南省总工会法律和维权工作部副部长莫涵雅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关心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巩固拓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果指明了方向。对于工会来说,完成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不是终点,而是更好服务广大职工的新起点。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做好巩固拓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工作。

一是落实“过渡期”帮扶政策,确保困难职工在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根据全国总工会安排,从2021年起设立解困脱困5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各项帮扶政策力度不减、措施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脱”要求,即:脱困不脱责任,脱困不脱政策,脱困不脱帮扶,脱困不脱监管。做到过渡期内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原有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总体保持不变。特别是在帮扶政策方面,将继续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在保持工会现有帮扶政策稳定不变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人社、民政、教育、医保、住建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协作,帮助困难职工应享尽享政策红利,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二是健全完善防止返困动态监测机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困。我们将依托各级工会加强对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重点对脱困不稳定户、边缘易致困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职工家庭实施常态化监测,跟踪困难职工家庭收支情况和生活变化,以云南省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为载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对接,积极探索防止返困大数据监测平台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尽早干预。同时,还将进一步畅通困难职工自主申请的渠道,线上可通过“云岭职工”APP困难帮扶模块申请帮扶,线下可通过全省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申请帮扶。不断加强工会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帮扶,变“事后帮扶”为“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困。

       三是积极构建多层次常态化帮扶新格局,不断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今年,我们对《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的意见》等“1+10”帮扶制度文件进行了全面修改完善,努力构建困难帮扶、送温暖走访、互助保障相互衔接、层次清晰的帮扶工作新格局。在帮扶对象上,进一步从深度困难职工拓展到意外致困职工、一般困难职工,将符合条件的正式职工、下岗(失业)职工、职工遗属、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全部纳入建档帮扶范围。在帮扶方式上,更加注重常态化、长效化、日常化帮扶。在帮扶项目上,根据不同致困原因,进行分类细化。比如,对于生活深度困难的职工家庭我们拓展了生活救助项目,对应增加了住房补助、取暖降温补助、物价补助等;对于子女上学的困难职工家庭,细化了在校生活费补助、交通费补助、勤工俭学补助、过渡性岗位补助等项目。针对患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和遭遇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分别制定了单项帮扶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逐步形成层次清晰、各有侧重、保障适度的困难职工长效帮扶机制,做到“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不断巩固和拓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驰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广大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从追求“有没有”向追求“好不好”转变,这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10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为广大职工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化、精准化服务”。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省委、全总相关要求,近期,我们出台了《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加强职工普惠服务工作 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意见》,从“惠就业”“惠知识”“惠技能”“惠健康”“惠文体”“惠生活”六个方面为职工做好服务,更好地助力职工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充足的生活福利、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

       在“惠就业”方面。我们将与人社等相关部门合作,通过“数字工会”,为职工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和指导。做强“阳光就业暖心行动”等工会就业服务品牌,切实帮助下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通过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在“惠知识”方面。我们将发挥工会联系服务劳模、工匠、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及各类专业人才的优势,加强线上资源共享,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职工书屋网络,为职工广泛提供法律、经济、健康、文化、艺术、生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其中,省总工会将每年支持70个省级职工书屋、60个流动职工书屋、30个电子职工书屋建设,面向职工免费发放3万张电子读书卡,为职工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阅读阵地。

       在“惠技能”方面。我们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采取校企结合、产教链接、工学融合等方式,推出面向职工的菜单式、点餐式技能培训。加强与人社部门、知名高校、线上培训机构合作,推出更多的线上培训课程。同时,省总工会将每年对2000名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2000名当年学历提升为大专、本科的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激励更多职工苦练本领、提升技能、更好发展。

       在“惠健康”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丰富拓展服务职工专项保障项目。着力改革职工疗休养模式,鼓励各级工会积极组织疗休养活动,稳步扩大覆盖面,使此项工作惠及更多职工。健全完善职工心理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7万名已加入工会组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活动,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健康权益。

       在“惠文体”方面。我们将推进工会文体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市场服务有机结合,加强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职工文体服务阵地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单位职工文体活动场所资源有序共享。加大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举办力度,稳步通过线上抢答、线上问卷抽奖等方式向职工发放健身、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观影观剧等活动券,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在“惠生活”方面。我们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探索稳妥推进为职工提供婚恋交友、子女假期托管、母婴关爱、家政服务、旅游休闲、商品优惠等服务项目。鼓励基层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适时开发各类小而精的生活服务类项目,满足各类职工多层次生活需求。

       为了保障六个方面的普惠服务工作顺利推进,叫响做实“云岭工惠”工作品牌,我们还将从四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一是推进职工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二是推动职工生活幸福企业创建,塑造职工工作生活良好环境。三是实施关爱职工公益伙伴纽带计划,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服务职工。四是发挥“数字工会”作用,接长服务职工工作手臂。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