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认真践行“三法三化”,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项目驱动促落实。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谋划包装项目,做到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式、跟踪式服务。领导带头当好“施工队长”,坚持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定期追踪问效,紧紧围绕双拥优抚、烈士纪念褒扬、优待证申领、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制定15项重点工作清单,为有力有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坚持问题导向,一线调研寻解法。坚持眼睛向外,学习借鉴先进单位好经验好做法,选派人员到四川、贵州、杭州、昆明、普洱、西双版纳、文山、大理、楚雄等省内外相关州市(县)学习培训、考察交流30余人次,围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对标对表,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坚持脚步下移,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现场,到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找准找实存在问题,研究制定领导干部下基层清单和“三服务”清单10项,力促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特色导向,典型引领挖潜力。立足把工作做优做特,注重打造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退役军人投身改革、奔赴基层、奉献社会的内生动力,实现“选树一人、带动一批、示范一片”的良好效应。充分发挥老兵宣讲团作用,以“兵带兵、兵教兵”模式,引导激励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倾心培育兵支书队伍,建立完善岗前培训机制、跟踪回访机制、定期谈心谈话和分析研判机制,全面发挥“兵支书”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涌现了灵泉街道三台铺村委会“兵支书”熊绍章、中和营镇三家村委会“兵支书”普建民、小龙潭镇龙潭村委会“兵支书”普稳、乐白道街道怡里村委会“兵委员”洪国辉等一批先进典型。潜心打造86支70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一村一队伍、一域一品牌”志愿服务品牌,逐渐发展为一支结构合理、服务多元、奉献社会的硬核力量。凝心强化就业创业力量,加强与在外开远籍退役军人的沟通联系,吸引优秀退役军人回乡创业,鼓励和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