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 研学相融——云南省滇越铁路研究会文学艺术专业委员会深入开远铁路地区研学纪实

作者:晓妮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滇越铁路研究会 环球在线    时间:2024-12-23 21:40:53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王胜 徐龍雲 杨丽萍 刘宝昌

        2024年12月12日,云南省滇越铁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福永率领研究会副秘书长李继、文学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聂荣飞、张文海等人深入到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铁路地区,与该地区工务段和车务段来自基层一线的中青年干部职工,共同参加了“弘扬第一精神,筑梦初心再出发——开远铁路地区职工从米轨到高铁的嬗变”的主题研学活动。这也是省滇越铁路研究会文学艺术专业委员组建以来的首次活动。

         当日一早,一行20余人乘车先后来到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站区、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芷村镇查尼皮村、中共云南铁路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原址芷村站、高铁红河站等地进行现场交流和研学。

        碧色寨:世界铁路网中寸轨与米轨在此交汇换装的罕见奇观

        1910年,法国人投资修建的滇越铁路通车。1915年,个旧绅商投资修建的寸轨个碧石铁路开工建设,历时6年,个碧段于1921年11月竣工。1925年,滇越铁路的特等换装火车站碧色寨站与个碧石铁路碧色寨站正式建成接轨,从此,地处偏僻的个旧与滇越铁路碧色寨站相连通,促进了个旧大锡的生产和出口。这里也因此成为世界铁路网中寸轨与米轨在一个点上交汇换装的罕见奇观。当时,民国政府还在此设立海关、邮电、税收等机构,国内外商人和游民数万人蜂拥到此“闯码头”,或办起商号、转运站、仓库、饮食店、咖啡店、旅店、土杂百货店、烟馆和赌场,或出卖苦力。这期间,具有独特法式风格的一批建筑群快速建成。碧色寨成为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那时,每逢街子天,这里都热闹非凡,只要有钱,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汽车煤油,国内外所有的东西都能买到。

       如今,距滇越铁路通车已过去114年。碧色寨以“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已建设成为一个著名旅游风景区。电影和电视剧《芳华》《西南联大》《无问西东》《知音》《玉观音》《天下一碗》都曾到这个美丽的小站取景拍摄。

        查尼皮: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共云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查尼皮村李开文家中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案包括《云南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组织任务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等,并对云南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作出全面的部署。

      当日,参加研学活动的人们尽管有不少人都来过多次了,但是,当大家再次身处在这两间低矮漆黑的、茅草顶的土基房里时,依然受到很大的震撼,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条件艰苦、环境险恶中仍然信仰坚定地用自己的行动来追求解放民众、使国家实现独立富强的艰辛历程,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带队的开远车务段工会王永寿主席表示:每次来查尼皮,都是对我们理想信念的一次洗礼,能够不断增强我们的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够使我们在工作中继续发扬云南铁路人“不负唯一、勇争第一、弘扬第一”的好传统、好精神并转化成实际行动。

 如今,查尼皮村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

         芷村火车站:中共云南铁路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原址

        1928年7月,中共云南铁路第一个党支部——芷村车站党支部在芷村建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根源。

       滇越铁路通车后,辖区内丰富的锡、煤等资源被大力开采,并通过铁路向外运输。由此,铁路沿线站点周边聚集了大量的煤矿和铁路工人,芷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设有机务总段、总车房、给水站、机路(工务)分段等多个单位,有铁路职工600余人,是滇越铁路上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点,也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策源地。芷村车站党支部成立后,革命的星火就在云南产业工人队伍中点燃,并以燎原之势迅速传播开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云南铁路工人有力配合了党在各个时期的对敌斗争,彰显了铁路工人的红色基因和革命印记,为革命火种在云南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阵地和坚强堡垒。

        经过身临其境的学习和观察,大家得知:尽管经过100多年风雨的洗礼,但芷村火车站至今还在正常使用,承担着大量的货运工作。同时,这里法式风格建筑群的规模比碧色寨风景区的更大,保存和利用得也更好,譬如:多幢建筑物都是完好的;屋内粗壮的、旋转而上的木结构楼梯和图案清晰的法式地板花砖、壁炉及窗框等,依然是初建时的材料,没有因为破损而更换过。 

       在认真看完原址两个陈列室的内容后,王永寿主席带着全体党员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重地重温了入党誓词。张文海主任表示,陈列室全面展示了云南铁路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壮大的历程及其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学习和感受到了先辈们在艰难险阻中追求理想信念的艰辛和不易,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红河站:从米轨到高铁的“华丽转身”

        下午,大家马不停蹄地来到高铁红河站进行现场走访。

       红河站党总支书记何春元说:我1991年参加工作,当时在一个小站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外出工作时,只能用芭蕉叶包着冷饭吃。后来站段领导很关心,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现在进入高铁时代,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就更好了。我的感受是国家发展很快,铁路的发展更快,我们只有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才不会辜负生在这个好时代。

        芷村站工务工区党支部书记张婕说:开远铁路地区是同时有米轨、准轨和高铁三种铁路共同存在和运行的地区,这三种铁路的技术规范、管理标准、工作要求和效率以及服务能力都千差万别,这给我们干部职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开远车务段党办干事任芹说:我是学越南语专业的,毕业后到与越南接壤的山腰车站工作,那里是与国际接轨的换装车站。我在那里工作3年,克服了毒蛇、毒虫特别多、气候特别热等困难,坚持了下来。前久读到王福永老师的《滇越铁路三部曲》,受到的震动很大,特别是写山腰站和开远铁路局的有关内容,让我们年轻人知道了滇越铁路的珍贵历史和我们的祖父辈在这条铁路上吃苦耐劳的艰辛付出,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他们的这种精神。

       建水火车站党总支书记李智说:我的祖父辈为铁路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我爷爷从修建个碧石铁路就开始干铁路。一百多年来,我家祖孙几代共十多人先后参与了7条铁路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见证了红河州铁路从寸轨到米轨到准轨再到高铁的发展历程。同时,从滇越铁路和个碧铁路通车到现在100多年了,它们承载着红河州人的生产和生活,是红河州人抹不去的记忆和精神寄托,这里的老百姓对铁路的感情很深。2015年建水古城小火车的开行,是滇越铁路的“华丽转身”,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滇越铁路提供了成功范例。2013年5月,玉蒙准轨铁路通车,承担了客货运输工作,地方政府和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因为这些,我作为铁路人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开远工务段大塔工区工长肖剑敏说:我是1987年参加工作,两代人相加,在铁路工作已超过80年。还记得当年我参加工作时的情景:背着行李和一小坨米,提着一个煮饭用的小风炉和一小包菜,坐火车去到工作的小站。当时条件艰苦,但我们都热爱铁路和铁路工作,是铁路养育了我们。2022年12月高铁开通,我调到高铁开远站工作。我参与和见证了从米轨到准轨到高铁的发展过程,感受是一级比一级高、越来越好。

         开远工务段河口北线路车间职工谭雪婷说:当年我父亲在一个小站工作,那里只有2个职工。除了工作,他们还要自己种菜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孤独和寂寞。如今,父亲已调到高铁站工作。我现在工作的单位,与越南方面的铁路有很紧密的联系,很多工作还要跨出国门才能完成,这对我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我会不负众望,努力干好工作。

       开远工务段工会指导员邓文斌说:我的一大家子人都在铁路工作。我在鸡街站出生和长大,经常坐寸轨小火车出行,个碧石铁路与滇越铁路构成了云南近现代铁路路网,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福永老师写的《滇越铁路三部曲》让我们全面地认识了这些历史,对百年滇越铁路的保护利用、开发创新提供了成功范例和经验。

          开远工务段办公室干事张健说:我父亲张文彬曾任个旧火车站站长、芷村铁路中学校长。我6岁时,在个旧铁路小学读一年级,每到星期六下午放学,我自己坐火车回芷村的家。星期天下午6点,父亲下班后带我坐上火车,从芷村-草坝-雨过铺-鸡街-泗水庄-个旧,每到一个站点都要转一次车,要到深夜两点半才能回到个旧。一次,我父亲临时有事,就把我交给一位师傅,之后,每到一站,就有一个师傅一环接一环地交接我,直到把我平安带回个旧。那时条件艰苦,但人们感情朴实、热心帮人。今天去芷村站,见到当年生活的地方,感触很多很深,仿佛回到童年。现在芷村站已没有当年的繁荣和热闹,但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好在这片“芷村火车站历史建筑群”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很好的修复和保护,这对后人认识和保护滇越铁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随后,张文海为大家讲授了题为《回望经典 见证历史——滇越铁路上光与影的故事》的讲座,内容包括“桥之和声”“曲线之美”“隧道之韵”“小站春秋”四个部分。“桥之和声”讲的是滇越铁路云南段共有100多座桥梁,其中人字桥、白寨大桥比较出名,这些桥梁横跨在崇山峻岭之间和深山峡谷之上,火车在桥面上奔跑,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曲线之美”讲的是滇越铁路上有很多“蛇形的铁路”,云南山高谷深,曲折蜿蜒之地很多,修建铁路时只能以小半径曲线来建设,其中最小曲线半径只有80米,这种小曲线只有在滇越铁路上才能看到,而且是一眼看出去就能够看到几个弯。“隧道之韵”讲的是滇越铁路通车后共有155座隧道,由于100多年前的设计标准低、修建技术不发达,这些隧道壁基本都没有浆砌衬砌,非常粗糙,是天然的、凹凸不平的石洞石壁,加上洞中两条锃亮的钢轨,就成为这条古老铁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小站春秋”讲了滇越铁路上各个站点及其在这里的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图景。这些站点建筑多以法式风格为主,但又各有千秋。而在蒙宝线上,又有了石屏、建水等地民居建筑风格的站点。总之,古今中外、中西合璧的各种建筑,和谐地共处在滇越铁路沿线站点上。另外,因为有了铁路,在车站周围还形成了很有特色的铁路集市。每到街子天,居住在沿线的苗族、瑶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汉族等各民族都会带着自产的农副产品或采摘的山货到集市上售卖。只要没有火车进站,铁路上就是“自由的世界”,有被绳子拴住脚蹲在铁轨上的鸡鸭猫狗,有坐在铁轨上卖东西的人们,有摊得满地都是的、七颜八色的山货果蔬,更有熙来攘往的人们和不绝于耳的讨价还价声……构成了这些小站上人间烟火味十足的美景,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美好记忆。当然,进入高铁时代,这些场景是不可能再有的了,也正因此,这些老照片也就更加珍贵。最后,张文海充满希望地说:“现在,我国与老挝合作建设的中老铁路已开通,快速带动了老挝经济发展。越南也希望与中国合作,修建一条南北贯通的越南准轨铁路。张文海提议,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多记录自己身边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和事,拍下这位114岁高龄老铁路的影像,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大家纷纷表示,张老师用生动、可视的图像,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角盛宴”。

       之后,作家聂荣飞与大家分享了阅读《滇越铁路三部曲》的感受。聂荣飞认为,这部纪实长篇小说具有独特而显著的记录性、深刻性、复杂性、指导性、系统性和草根性这六大特点。同时,其最富有意义的地方还在于:一是客观、真实地展示了这40多年来滇越铁路及其与之有关的工作和官场状况。二是随着高铁时代到来及其对滇越铁路的取代,滇越铁路将向何处去?如何看待、利用、开发和保护好滇越铁路?三是如何使滇越铁路的历史价值、工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得到很好的发挥和体现?凡此种种,这部书都给出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路径和经验,对滇越铁路今后的成功转型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三是这部书能使普通老百姓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铁路和铁路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更理解他们的坚守与不易。中国近现代以来,铁路已成为老百姓出行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但几十年来,普通老百姓对自己生活中的这个“必需品”——铁路、铁路运行管理和铁路人的超常付出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故此,也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共情。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未能很好地应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来记录和表现他们也是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而这部书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因为读了这部书,这种理解、共情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当今高铁逐步取代普通铁路的时代,不断增进老百姓与铁路、与铁路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是必需的和必要的,由此带来的共情意义——相互换位思考,明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产生的积极性及其对社会安定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读者在读了这些记录性内容后,就不断地赞叹和释怀:原来我们天天乘坐的火车,是有这么多不知名、不知姓的平凡普通的人们在后面支撑着,没有他们的工作和付出,我们连火车都坐不上。所以,这是一部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的、正能量满满的、真正意义上的“官场小说”,更是“文以载道”的典范。

        之后,王福永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滇越铁路研究会的概况。研究会成立于2009年,15年来,一直致力于滇越铁路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努力推动滇越铁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致力于坚持“应用为主,服务社会”的研究方向;致力于成为“政府的参谋、社会的智库、研究者的平台、爱好者的桥梁”,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王福永还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滇越铁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他创作《滇越铁路三部曲》的初衷、目的以及很多隐喻,对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此书很有帮助。

       会上,王福永还谈了一些相关工作情况。一是对百年滇越铁路未来的出路,将会面临“关闭”、“开发利用”等情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对待。二是明年5月是建水古城旅游小火车开行10周年,我们正与相关机构和单位磋商,希望能够认真总结建水古城小火车的经验,进一步推广成功的案例。三是我们将要开展“寻找滇越铁路文化传承人”专项工作,这需要请在座的各位提供协助,譬如提出人员名单、由双方共同确定后,我们组织专家和会员到各个站点或这些传承人现在居住的地方去专门采访他们,用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下他们所知道的滇越铁路以及对这条铁路的深厚感情和挚爱。现在,在铁路上工作四五十年以上、对这条铁路非常了解的铁路人是越来越少了,所以这个工作非常紧迫,其性质是抢救性和保护性的,必须尽快来做,而且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做成。

        会上,大家纷纷表示:《滇越铁路三部曲》反映了滇越铁路的奋斗史和曲折史,感谢王福永老师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些历史,对我们今后继续干好铁路工作有很好的帮助。

        参加活动后,聂荣飞表示有几大收获:一是研学相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知识分子走出书斋,深入到基层一线了解最真实的铁路工作,这是研究的需要,更是学习的需要,人民群众和他们创造性的工作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二是让我们知道了云南铁路有很多全国的“第一”: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直通国外的国际铁路;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是运行了114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唯一的米轨铁路;弥蒙高铁是中国30个自治州内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云南铁路是全国唯一一个具有米轨、准轨和高铁三种不同铁路形态同时并存和运行的地区。所以,我们要坚持“不负唯一、勇争第一、弘扬第一”不服输的精神、干劲和行动,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三是让我们了解了最真实的云南铁路运行状况及其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我们深入研究云南铁路的历史文化、当前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扩宽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四是加深了我们与铁路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帮助我们不断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为全面完成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即2025年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李继

图片:王朋林

审核:王若刚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