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春深处,书声伴云起。4月15日,当晨曦掠过徐霞客中心学校的飞檐黛瓦,一群身着检察蓝的普法队员拾级而上,与这所浸润着行者精神的学府相遇。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西山区司法局碧鸡司法所、碧鸡街道平安法治办开展国家安全进校园活动,普法队员以法为笔,在这片人文沃土上绘就了一幅“法治与人文共生长”的春日画卷。
霞客足迹遇上“检察蓝”
“同学们可知,四百年前徐霞客在这里丈量山河,而今天我们要一起丈量法律的边界……”随着普法队员掷地有声的开场,操场上的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与千年西山一同聆听。
青砖长廊下,普法队员以“行走的法治课”为引,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一幅幅形象直观的图片,将检察院神秘的面纱缓缓揭开,话语里沉淀着法治的厚度。
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传播者”
“若有人窃取西山的地质数据,算不算危害国家安全?”互动环节,普法队员以“身边的山水”为喻,将《反间谍法》化作生动案例。学生们争相举手,答案里藏着对这方水土的深情:“徐霞客走过的路,我们要用法律守护好!” 课堂上,普法队员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通过问答、案例讲解等方式,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温度。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参与,一阵阵掌声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窗外,西山层峦如黛。普法队员从生态安全讲到文化传承,孩子们将滇池保护、非遗传承的实践一一记在心间。有同学轻声念出黑板上的诗句:“法如春泥护根脉,霞客精神代代传。”
沐浴法治的“践行者”
暮春的暖阳斑驳地洒在校园的六角凉亭,普法队员与同学们围坐在暖意融融的六角亭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座谈会正在这里展开。微风拂过,带来西山特有的松木清香,与少年们清脆的笑声交织在一起。
互动环节中,普法队员精心设计了趣味问答。从识别安全隐患到分析典型案例,再到探讨当代“霞客精神”中的法治内涵,孩子们在思考与讨论中,渐渐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认知。校园外,西山苍翠依旧;凉亭里,法治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
在这所“以山河为课本”的学校里,法治教育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与徐霞客精神同频的“知行合一”,身临其境地体会、感悟法治的阳光。当“检察蓝”遇见“人文绿”,我们看见:国家安全教育的种子,终将在人文传承的春风里,长成庇佑未来的森林。